建筑企业改革发展的机遇
来源:
|
作者:pro68169d
|
发布时间: 2018-11-14
|
1198 次浏览
|
分享到:
“十三五规划”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11月3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中指出在未来五年规划社会发展的大致方向。作为引领社会经济的建筑行业如何在此次深化改革中把握发展先机呢?
“十三五规划”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11月3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中指出在未来五年规划社会发展的大致方向。作为引领社会经济的建筑行业如何在此次深化改革中把握发展先机呢?
十三五规划:建筑企业改革发展3大契机
第一,“建议”指出:完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加强城市公共交通、防洪防涝等设施建设。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加快开放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
据专家测算,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分为廊体和管线两部分,每公里廊体投资大约8000万元,入廊管线大约4000万元,总造价每公里1.2亿元。按目前的城镇化速度,未来三到五年,预计每年可产生约一万亿元的投资。
地下廊管建设,是建筑行业不能忽视的一片新市场。
第二,“建议”提出: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现如今,人们生活中的通信、交通、民生、旅游等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互联网+”的模式,唯独传统的建筑行业迟迟没有动静,因此,将来建筑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是必然的趋势。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是加强信息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工程建设领域来说,BIM技术的应用、数字化交付的推进、“互联网+”等将使得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勘察设计企业可以借力信息化建设,促进设计、采购、施工等各阶段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技术、人力、资金和管理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和水平,助推工程总承包发展。
第三,“建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仅为54.77%,距离发达国家的80%以上,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将促进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这将进一步加速新型城镇化推进。
城镇化建设对建筑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机遇推动建筑企业转型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从业务范围、承建方式等方面对行业产生了冲击,建筑企业必须做好能力建设,根据城镇化要求提高自身能力。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随着市场的变化,对企业的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以及约束、激励机制等进行变革。
今后,很多工程可能要打包,可能某一个小城镇的建设会整体交给某一家单位来施工,从勘察、规划、设计,到最后的交付使用、维修保养等,甚至一些公共设施会采取BOT等形式,企业也要参与到项目运营之中,如果企业只有某一个方面的专业能力,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建筑企业要整合自己的产业链,或通过自我能力的不断完善、不断整合,或通过横向、纵向的产业联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建筑企业要以改制为突破,以改革为方向,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努力抓住十三五战略的发展机遇,不断做大做强。